星星之火可以燎原:暨南大学新一批“科特派”再集结,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乡村振兴行动
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农村工作新机制。作为广东省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派出单位,暨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以下简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要求,促进科技、项目、人才、成果等要素向县域、向产业聚集,逐步构建了具有暨南特色的帮扶体系。
近日,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“百千万工程”农村科技特派员第二轮重点派驻人员名单和任务清单,我校新增选派20个团队53名农村科技特派员,精准对接帮扶韶关、河源、梅州、惠州、江门、阳江、茂名、肇庆、云浮等省内9个地市14个县(市/区)20个镇,涉及果蔬、茶、食用菌、中医药、生态养殖、林下经济、智慧农业、品牌推广等多个产业领域。自2021年以来,在省科技厅指导支持下,我校共组建38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,选派107名经验丰富、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,扎根田间地头,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、科技成果展示推广、科技能力提升讲座等活动。暨南大学坚持把服务“百千万工程”作为推动“双一流”建设的重要抓手,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,发挥专业、人才、技术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,推动形成互利互惠、共建共享的校县合作格局。在科技创新支撑“双百行动”县域高质量发展方面,学校按照“县域所需、高校所能”的原则,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,推动科技和人才要素向县域集聚。依托“百千万工程”县域创新基地,学校目前派驻了6支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分别帮扶始兴县与博罗县,深度挖掘当地乡村产业关键技术与需求,加强对县域产业转型升级、技术改造等服务。同时,学校推动科研团队和科技成果与县域产业、企业需求有效对接,助力产业转型升级。
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武夷山考察时指出: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现在全中国都有‘科特派’。农业是有生机活力的,乡村振兴要靠科技深度发展。”农村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。近年来,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,坚持壮大农村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,涌现出白卫滨团队“科技助力小柚果‘变废为宝’”、冉艳红团队“科技赋能韶关翁源三华李产业高质量发展”、崔淼团队“特色水产品种良种繁育、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治”等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。
下一步,学校将进一步响应国家关于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,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继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力度,激励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、把脉问诊、精准施策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强有力的“暨南”科技力量!
暨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处 供稿